在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安静胡同里,藏着一间不起眼的工作室。推门进去,桌上堆满了铜丝、蚕丝线和各色染料,一位神情专注的手艺人正用小镊子细致地捻转搓揉——他就是北京绒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蔡志伟。
绒花,谐音“荣华”,是源自唐代的宫廷饰物,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。2009年,蔡志伟偶然接触到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,被其细腻华美深深吸引,毅然辞去工作,全心投入绒花制作。从最简单的花瓣学起,到复刻出土文物中的精美饰物,他花了整整十年。
“很多人说绒花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,但我不这么认为。”蔡志伟说。他的工作室里,既有传统凤凰发钗,也有为年轻人设计的绒花胸针、耳坠和文创饰品。他创新使用渐染技法,让绒花呈现出更现代的色调;设计出绒花装饰的团扇、发夹,甚至与汉服品牌联名,让传统技艺走入日常生活。
2021年,他带着绒花作品登上国际时装周的展示平台,艳惊四座。外国设计师惊叹于蚕丝在指尖绽放的瑰丽,称其为“立体的刺绣”。而蔡志伟的下一个目标更加明确:让绒花正式走上巴黎时装周的T台。
“非遗不是封存在玻璃柜里,而应该活在当下。”他经常走进学校、社区,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简易绒花。他说,每次看到年轻人眼中闪现惊喜的光芒,就知道这项技艺不会消失。
丝线在指尖缠绕,历史在手中重生。蔡志伟用十年坚守证明,传统技艺与时尚并不矛盾,而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,就是让它重新绽放于生活之中。